
1934年,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以失败告终,这迫使中央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。这是一段充满艰辛与牺牲的征程,红军在敌人的重重压力下,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,成功突破了前三道防线,将战火带到了湘江岸边。然而,面对数量庞大且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,红军处境极为险恶。此时,担任党内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的李德,作为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,他的到来本应给红军带来新的战术指导,但他却因对当时形势的误判,坚持要红军正面迎敌,甚至要求红军与敌人进行死拼。面对这一错误决策,毛泽东没有选择沉默,而是在没有兵权、没有领导地位的不利情况下,冷静分析了当前的局势。他深知,正面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,唯有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,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找到生机。于是,毛泽东提出了避实就虚、甩掉敌人主力的策略,主张红军应该迅速转移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地区,寻找战机,打乱敌人的部署。这一策略得到了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和支持。1935年1月,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。这次会议不仅是对之前军事行动的总结,更是对党内政治路线的一次深刻反思。会议批判了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,明确结束了党内的“左”倾错误,肯定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。遵义会议成为红军长征途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,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开始走向成熟,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。在这次会议上,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确立,他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加强。从此,中国革命的道路更加清晰,红军的方向也更加明确。在遵义会议的指引下,红军踏上了新的征程,继续向着胜利前进。
导演:
翟俊杰/
更新:
2025-04-02
片长:
正片
豆瓣:长征

选集播放
选择播放源
heimuer24
索尼播放器1
lzm3u824
豆瓣云1